娃娃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娃娃鱼,别名大鲵、地鳖等。属环节动物门、单舌鳃纲,是两栖爬行类中的“活化石”。

娃娃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野外生长”特点

体色和体型:头部小而扁平,吻长且尖锐;耳孔呈椭圆形或近于三角形;背缘稍向后倾斜;尾巴较细短。身体由前胸至腹鳍分叉处有一显著的黑色斑块;腹面灰白并有一条深褐色的纵线条纹;额宽大略凹陷(图1)。体侧各鳞片均布满不规则黑点及白色花带状物。

日常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1冬眠期:娃娃鱼在冬季水温0~7°C时进到冬眠状况。1年生幼体摄食量为其体重的两倍上述。当气温低于3°C时开始摄食。2发情期:四月下旬雌雄异型,交配产卵,五月上旬到六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四月底结束,六月初做到高潮;夏秋季节是它的休眠阶段,十月末消停进食。娃娃鱼喜阴凉,怕强光直射,对环境适应才能差,适合温度20―22°C;pH6.5-7.5;溶氧量4mg/L。

5龄后的驯养技术

(1)投放种苗:野生资源捕获的大鲵可进行人工养殖。挑选规格2kg上述的个体投放于网箱中,也可立即放入池塘饲育成商品上市销售。一般每平方米放种30只左右,放养密度视饵料状况而定。

(2)投喂方式:

投饵应遵从"四定三看",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早晨检查*食物新鲜水平,如发现残饵要立即取出,投饵时间应比平常提早1―2天,投饵位置随天气而定,天气晴朗、温馨时多投,相反少投,天气闷热、雨淋或连续下大雨不可以投饵时则多投。娃娃鱼以肉为主,但又非常爱吃蚯蚓,应投足鲜活动物性饲料,如螺蚌肉、小虾等等。(注)娃娃鱼在不一样生长时间内所吃的动植物饲料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在春末初夏期间,投喂量要占一整年总投量的60%―70%,夏季高温柔严寒的冬季适度减少投饵量,投饵次数为其总量的30%,春末初秋可酌增至50%。娃娃鱼喜群居日常生活,应设置好专人管理工作,留意防逃逸和敌害侵扰。

(3)日常管理:每天洞察记录水温改变,做好越冬准备,避免冻伤和缺刻现象产生。每隔15d清洗消毒网箱一次,并定期换洗网衣、清除污垢,维持网具洁净卫生。依据娃娃鱼的日常生活特性、食性和生理定律,确定相应的投饵次数、投饵数目和比例及其投饵方式。通常状况下,投饵量为其总体重的4%―6%,每日投饲3次,与此同时,依据娃娃鱼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投饵率。娃娃鱼的日间活动的最盛时期可在黑夜11∶00~17∶00开灯诱集,使娃娃鱼分散在那么一定范畴内自由觅食,这时的投饵需要达到少量很多次的原则。

(4)病症防范:娃娃鱼主要疾病为皮肤溃烂和坏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作者对文中所陈述的原创性、真实性以及相关内容的准确性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提供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应仅将本文作为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