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病害的高发期与气温季节有关吗?

春季和秋季水温适合,是河蟹生长、发育的至关重要时期。所以,要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河蟹病害的高发期与气温季节有关吗?

池塘环境的调控

池塘水质:蟹池应维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35~40厘米之间;PH7.0~9.0;氨氮为0.01毫克/升以下。池中要立即移栽浮萍或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及苦草等。

蟹池底质:以清瘦土壤为主(池边坡比为1∶2)。一般需求底部淤泥厚10厘米左右,并要常常翻耕晒垡。每20天用生石灰泼洒1次调节水体pH值为7.5~8.5,透明度克制在30~50厘米,可防范青苔产生及细菌性病症的产生。池埂四周底部还要挖排水沟。

池水温度:一般蟹池水温要在12°C上述才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要依据气候改变来把握适度加高水位,以利池底有机物分解,提升池水里溶解氧含量。气温高于25°C时,每天上午9~11点换水1/3左右;下午4—5点后至日落前再换水量1/4左右,使池内水温相近,以减少对蟹导致不良刺激的功效。气温过低,要选用加温增氧措施;气温较高时,则要加大通风量,与此同时采取勤投喂少投饵的方式。

强化水草管理。水草是河蟹栖息隐藏的地方,也是河蟹蜕壳的主要场合,对河蟹脱壳影响较大,尤其是在梅雨期和小满前后,更要强化光照强度,增添人工移植的水花生,水葫芦,空心菜等覆盖面积,以改进水域生态环境;水草还可做为蟹摄食的植物饲料,水草可起到净化蟹池底质作用。高温期间应将伊乐藻切成段带根埋入养蟹塘中,但应留意不要把它和青蛙混相处放到养蟹水域里去,由于其腐烂后会形成有害物质毒害鱼类。另外,还要强化池中的螺蛳的弥补和清除,避免野杂虾、蝌蚪和别的敌害生物侵入养殖区。

蟹种质量的挑选。蟹种质量的好不好,立即影响到能否安全越冬和健康生长及其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体现。1.亲本:从非疫区的中华绒毛蟹中提纯而成的优良个体,具备适应性和抗逆才能强的特性。2、蟹苗:挑选无病毒感染,活力强的幼蟹作亲蟹,是蟹苗越冬的关键措施之一。因为河蟹的交配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天然状况下自产的蟹苗在运输过程中通常面临外来人为原因的影响(例如蟹体内外携带一些致癌因子)。因此,想要培育出优质蟹种,就需要保证蟹种不被传染。所以,选购蟹种时必须要查看是不是通过严格检疫,并索要有关资料。此外,蟹种在放进暂养容器前也要细心检查是不是有疾病或寄生虫存在。蟹种应经消毒解决后方能进到大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作者对文中所陈述的原创性、真实性以及相关内容的准确性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提供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应仅将本文作为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的准确性。